【处世妙方】
灾难与痛苦的降临总是出人意料,谁也不愿接受。面对灾祸的打击,悲痛在所难免,其哀切怨尤之情,呼天抢地的悲愤不平,是人之常情,也正是出自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。但是,灾难又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一旦发生,就不可改变,追悔也是无用的,哀痛也应有度。生命毕竟值得珍惜,死者已矣,而生者更应当担负起好好活下去的重任,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,也是对死者的安慰,更是对我们亲人的责任。也正因为人人都有感情,人们都祈愿自己的亲人生活得更好,这同样也是死者生前的心愿,因此,我们无权过度悲愤自伤。
故事5 不松不紧:佛家般若智慧
【金玉良言】
为人处世要会掌控尺度,学会不松不紧,掌握认识事物的过与不及的两个方面,采取中正的办法施行于民。
【故事精选】
佛经中记载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故事:释迦牟尼有一个弟子名为二十亿耳尊者,有一次释迦牟尼发现这位弟子诵经时表现得十分悲切、激昂,于是释迦牟尼问道:“你诵经时如此悲切,心中一定有很多烦恼,你为什么呢?”二十亿耳尊者说道:“世尊,我出家修行很久了,眼看别人行到了三昧,证得了禅定,乃至于成道、证果,而我不但没有成道、证果,连三昧都得不到,所以觉得很悲伤,心也静不下来,诵经也诵不下去,请世尊慈悲开示。”释迦牟尼又问:“你没有出家以前是做什么的呢?”二十亿耳尊者回答:“世尊,我没有出家以前是弹琴的。”释迦牟尼便问他说:“好,我现在问你,怎样才能把琴弹得很好?如果琴上的弦太松了,有没有声音?”二十亿耳尊者回答说:“世尊,弦太松了就根本没有声音。”“那么,把这根琴弦上得很紧,声音好不好听呢?”尊者回答说:“世尊,弦太紧了弹出来调子不正确,甚至弦还会崩断。”于是释迦牟尼说:“我们修行也是一样,心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懈怠。太紧张容易生无明、起烦恼,反而定不下心来;太松懈了,又容易懈怠散漫。所以我们的心应当保持不松不紧。诵经的时候也应当这样,做到了就自然有证果可以得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