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指责,王阳明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。他深知,在学术的发展过程中,不同的观点、争议和批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。他认为,一个人应该更多地反省自己,体察自己的过错,而不是去议论别人的是非。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,不仅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,也为后世的学者树立了榜样。
【原文】
来书云:“有引程子‘人生而静,以上不容说,才说性便已不是性’。何故不容说?何故不是性?晦庵答云:‘不容说者,未有性之可言;不是性者,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。’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,每看书至此,辄为一惑,请问。”
“生之谓性”,“生”字即是“气”字,犹言气即是性也。气即是性,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,才说“气即是性”,即已落在一边,不是性之本原矣。孟子“性善”是从本原上说。然性善之端,须在气上始见得,若无气亦无可见矣。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即是气。程子谓“论性不论气,不备;论气不论性,不明。”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,只得如此说。若见得自性明白时,气即是性,性即是气,原无性气之可分也。